目前位置:首页>>最新动态>>最新动态

热点关注 ▏学历内卷已成常态,2023年大学生就业到底有多难?

文章来源:本站         发布时间:2023-10-11 14:21:26

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的今天,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多。根据最新的资料,2021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将会达到909万,2023年大学毕业人数将达到10760,000人,这将是最困难的时期。根据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2年1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.5%;202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1076万,就业率仅仅是23.60%。尽管这并不代表其他七成多的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,但至少说明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有多难。

今年的就业形势有多难,我们通过下面的4张图片来感受一下。

⒈某地人才就业市场,挤满密密麻麻的求职者,他们所求的可能就是一份3000块钱的工作。

微信图片_20231011142922.png

2.某地的售楼中心,开始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岗位,一方面就业机会在减少,一方面许多岗位开始被人工智能替代。

微信图片_20231011142928.png

⒊富士康工资近三年最低,但依然很快招满工人,有份工就行是许多打工人今年的心态。

微信图片_20231011142933.png

⒋某电子厂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群,但是其中90%的人注定无法获得这份工作。

微信图片_20231011142938.png

“最难就业季”记录不断被刷新,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。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,大家都应该意识到:学历内卷已成常态,一纸文凭在当下的就业环境下已不能有说明什么,即:学历是门槛,而不是竞争力。想要在一千多万应届生中脱颖而出,抢占就业岗位,就要在求职上,提前下功夫,而不是抱着自己的学历背景沾沾自喜。据教育部统计,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,同比增加82万。

与此同时,相对应的是大量的年轻人出现失业状态,截止到2022年8月份为止,全国的年轻人失业率已经达到了19.5%。这也就意味着1000个人当中将近有200个人处于失业的状态,与此同时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市场,1,076万大学生怀揣着自己的梦想,在社会上找工作,然而现实是残酷的。

根据相关数据统计,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已经突破了历史新高,超过了1,000万,而市场的需求量显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。1,000多万毕业生当中,至少有500万学生会选择考研,考研的录取率大概在24%~25%左右,这也就意味着有4/5的学生将会被淘汰。同时还有超过200万的学生选择了考公务员,而国家所放出公务员的岗位只有3.12万个,这也就意味着每70个人里只有一个人能够成功上岸,剩下的69位学生依旧会被淘汰。

找工作的人在增多,但市场的招聘旺季却没有如约而至,甚至还有大厂缩招裁员。比如,面对个人电脑需求的急剧下降,戴尔科技公司将裁员约6650人,成为又一家宣布裁员数千人的科技公司。不少人都在吐槽,反映今年找工作的行情明显不如去年,而且不是某些岗位某个行业难,是都难。与去年相比面试机会变少,HR的“已读未回”增多,有人甚至投了2000份简历都无结果。如果说2022年就业市场“哀鸿遍野”,那么2023年就业难度堪称“地狱级别”。相信很多人在投简历求职时多或少遇到过这样的困惑:看招聘岗位的要求,简直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;可是投了简历,都是已读不回。久而久之,搞得自己都不自信了,是自己能力不行还是简历不行……

不管是校招还是社招,每当招聘时,企业都会收到大量的求职简历,而这也可以算得上是一次初试,HR无从知晓毕业生的基本情况,更不了解其是否适应岗位的要求,所以简历就是毕业生们的一张“名片”。

有一些大学生的简历做得非常的敷衍,而且属于粗制滥造,对于个人的一些专业和一些基本的事项都没有交代。像这种简历,国内很多企业人事在招聘的时候可能看都不看,直接就筛选出去了,连一个面试的机会都不会给。

从行政人事从业者的角度来看,这样的理由还是很真实的,那么“无效简历”到底是什么样呢?一是主次不分,内容繁杂又空泛:一定要挑重点写,像在学校文艺活动中取得前五名的好成绩之类的,既与应聘无关又不是特别重要的奖项,就不建议提及了;二是不看岗位需求,全部使用一套模板:比如用人单位招聘的是销售人才,你可将在相关校外兼职经历写上,但校内参加过的舞蹈比赛成绩,对于用人单位来说,就没什么价值了;三是简历造假又漏洞百出:如果过于夸大了自己的能力与成绩,哪怕取得了面试资格,甚至是面试成功了,到了实际工作中,一旦能力匹配不上,只会自取其辱,亦或是给人留言简历造假的印象,最终害的还是自己。

因此建议求职者在制作简历时,一方面要考虑到简历设计的简洁性、直观性,另一方面要认真查看用人单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起草简历。一份好的简历,就相当于你的个人名片,当对方在看到你的简历时候,被你的某方面所吸引,你就成功了。

现在有一个新词叫“灵活就业人员”。统计局数据显示,截止到2021年底,国内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了2亿人。这是什么概念?9亿劳动人口中,每5个中就有一个是灵活就业人员。过去组织化的协作变成了单兵作战,足以说明,过去稳定的工作在今天愈发稀缺。

求职者暴增,结果就是学历严重通胀,竞争愈发激烈,机会自然就变少了。根据智联招聘数据,求职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为46.7%,低于2021年的62.8%。签约率更是低于15.4%,比上年低了2.9%。

一方面,三年疫情对很多行业都造成了剧烈冲击,依据企业洞察平台数据显示,2021年全国共注销、吊销企业数量335.5万家,同比2020年上升了19.86%。另一方面,大学生就业现在正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:进大厂无门,中小厂不要。用某招聘经理的话说,中小厂光是消化这些从大厂流出的技术人员都忙不过来,更没有理由招聘一个上了两年网课的应届生。

打开在网上的论坛、贴吧发现,毕业生们吐槽今年求职难的一抓一大把:

有人表示,“本人Top2博士毕业,可我的简历竟然连大厂的海选都没过。今年是最难求职年,果然没错啊。”

也有人为自己的任性辞职懊悔不已,“脑子一热学别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,现在我找工作半年,仍然在家里蹲。”

也有人调侃自己找着找着工作,就学习了新技能,开始转岗了。“找工作这8个月以来,我已经耳濡目染学完了人事管理,我感觉我已经能胜任HR这份工作了,不说了,我要去投HR坑了。”

还有人虽然找到了工作,但却满是心酸,“自己拿着一本学历,在秋招会投出了50多份简历,没有拿到一个回应。最后迫不得已只好去海底捞刷盘子了。不说了,说多了都是泪。”

更有人,在投递了100份简历后,终于有了面试的机会,但却以惨败收场。于是就把找工作难现象,编成了歌词,“2023年的第一场面试,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。表现在HR脸上的不满,带走了最后一点仅存的信心。”

……

对于许多毕业生来说,2023年是最艰难的一年,竞争之惨烈,丝毫不逊色于以往。今年很多公司,不仅招聘名额大幅减少,而且还在拼命裁员,准备过冬。有人甚至喊出了“把寒意传递给每个人”的口号。

今年用工单位缩招有多厉害?我们以曾经的“当红炸子鸡”互联网行业为例。字节跳动去年的秋季招聘有8000个名额,今年只剩3000个,缩减60%;美团去年秋招10000个,今年只剩5000个左右;百度去年招8000人,今年只招2000人。腾讯的具体招聘人数虽然未公布,但其放出的岗位从去年的78个变为50个,可以预见缩招幅度也不会小。

你以为互联网是缩招最厉害的行业,那就大错特错了,和教培、地产行业相比,互联网简直是大巫见小巫,地产行业今年上半年百强房企缩招规模超过80%。或者直白点说,只有少数企业还在招人。

再看看今年考公人员的大幅攀升,几万个人抢一个岗位的疯狂场景,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们对于未来预期的高度不确定,都想端铁饭碗,说白了还是为了能有一份安全稳定的工作。2022年考研报考人数为457万人,再创历史新高,比2021年增加了80万人。2022年国考报名人数:2022年共有212.3万人通过资格审查,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68:1。考公比例5年翻番。2022年,硕士研究生选择“国内继续学习”的占比11%,显著高于2021年的4.3%。

回顾2023年国考,截至2022年11月3日的17时55分,全国已有超过250万人报名,与2022年报考国家公务员人数相比,增加了近50万人,同比增长25%。数据显示,2023年公务员考试总规模招录中,国考计划招录3.71万人,而省考则近19万人。虽然并非报名的人都参加笔试,但实际参加2023年国考笔试的仍有152.5万人,这也意味着近150万人要争抢近4万个录用机会,基本约41:1的竞争。

一些岗位竞争更为激烈,如青海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税务局一级行政执法员(三)职位仅招录1人,但过审人数已有5872人。虽然这与2022年竞争比超2万:1的最热岗位“不在一个档次”,但也足够反应国考竞争的激烈。

作为高校生而言,在找工作的过程中,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,不要期望有过多的收入,毕竟刚踏入社会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处事待人,以及如何将自己的工作认认真真地做好,而不是一味地去奢求,等待自己的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才能够真正体现出自身的价值。